📢 转载信息
原文链接:https://www.qbitai.com/2025/10/339852.html
原文作者:量子位
又一位“尧舜禹”跳槽!清华物理学霸姚顺宇加入谷歌DeepMind,告别Anthropic
“离开你我更好”
衡宇 发自 麦蒿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又一位名叫姚顺宇的“尧舜禹”(Yao Shunyu)跳槽了!
这位姚顺宇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杰出校友,曾获得清华本科特等奖学金,本科期间就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了重量级论文的超级学霸。
根据他个人主页的最新信息,姚顺宇已于9月19日正式离开Anthropic,并在10天后,即10月9日前后,以高级研究科学家的身份加入谷歌DeepMind,继续深耕AI领域的研究工作。
在Anthropic任职的这一年里,他深度参与了公司强化学习基础团队的组建,并负责了Claude 3.7 Sonnet框架以及Claude 4系列背后的核心强化学习理论工作。
在告别时,他在随笔中写下了一句颇为洒脱的话:
So Ant, it was good with you, but it is better without you 🙂

在Anthropic工作很愉快,但“没有你我更好”
姚顺宇转入AI领域研究还不到一年时间。去年10月,他从伯克利博士后岗位转投Anthropic,成为Claude团队的关键一员,参与了Claude 3.7 Sonnet的关键强化学习模块搭建。
他在随笔中坦言,Anthropic的工作强度“超级忙”,以至于在职期间,他一直想写一篇关于自己从理论物理转向AI研究的心路历程,但始终没有时间动笔。

直到离开Anthropic、入职DeepMind的空档期,他才终于抽出时间完成了这篇名为《My infant year as an AI researcher》的文章。
从理论物理到AI:享受“不懂原理但能找到规律”的混沌时代
姚顺宇明确表示,他转向AI并非是对物理学失去了兴趣。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热爱物理,他才清楚地看到了该领域的瓶颈:
理论物理学是一个极佳的训练领域,充满智力挑战,需要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物理学等多方面技能。然而,这个领域已经多年没有新的实验了。缺乏实验使得客观判断一项理论工作的重要性变得困难,也难以通过系统实验来解开分歧。
因此,他渴望寻找一个更利于年轻人发展的方向,最终在AI和量子计算之间选择了AI,因为AI“有趣且类似物理学研究”。

他将当前大模型研究比作17世纪的热力学研究——那时的人们不清楚“热是什么”,却依然能通过系统实验找到如波义耳定律等关系式,最终改变世界。姚顺宇认为,作为一个物理出身的AI研究者,AI研究目前“不懂原理但能持续找到规律”的特点,让他感到非常熟悉且享受。

在Anthropic的一年,他为研究成果能迅速影响前沿模型能力并改变人们与AI的交互方式而感到兴奋,这与物理学研究的慢反馈截然不同。
离开的真正原因:40%的价值观分歧
尽管工作令人兴奋,但姚顺宇选择离开Anthropic,他透露了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价值观的根本分歧”,占到40%的比重。他克制但明确地指出:“Anthropic的一些态度对中国科研者乃至中立立场的员工来说都极不友好。”他强调,公司内许多同事也并不认同这些立场,但他个人已无法接受继续以员工身份留在Anthropic。

剩下的60%原因涉及公司内部细节,他选择不对外公开。这表明他的离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
回顾这一年,姚顺宇对AI惊人的发展速度感到震撼,Claude版本从3.7迭代到4.5,他感到非常荣幸能亲身参与其中,但他表示:“但现在,是时候向前看了。”
清华特奖得主、物理学霸的辉煌履历
姚顺宇的学术生涯堪称典范。他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并荣获过清华本科生特等奖学金。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在本科期间就对凝聚态物理做出了突破性贡献。2018年,他在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论文,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关于非厄米系统的拓扑能带理论,并定义了两个新的物理概念,成果被认为极具分量。

本科毕业后,他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专攻量子多体混沌、开放量子系统动力学等前沿课题,师从Douglas Stanford、杨振斌等著名学者。2023年,他和团队提出了“Scramblon Mode”机制,研究大N混沌量子系统中介导蝴蝶效应的模式。
2023年博士毕业后,他先在UC伯克利进行了短暂的博士后研究,随后被Anthropic高薪聘请。
尽管已离职,姚顺宇仍认为Anthropic是物理背景博士转行AI研究的绝佳去处之一,因为公司对物理背景人才有偏好,创始人认为“物理学家学东西非常快”。

在Anthropic的一年里,他完成了角色切换,但也注意到核心研究员已不再撰写论文,他不想让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被限定在特定机构中。
如今转战谷歌DeepMind,姚顺宇将把他跨界经验带入下一阶段,继续致力于AI研究。他已在领英、谷歌学术等平台更新了新的职位信息。
One More Thing:另一位AI圈的“姚顺宇”
值得一提的是,AI圈还有另一位同样耀眼的“姚顺宇”(Shunyu Yao)。
这位是计算机出身,拥有姚班背景,本科曾任清华联席会主席,还是圈内知名的“AI Rapper”。他主导或参与了Tree of Thoughts、SWE-bench、SWE-agent、ReAct等重要研究,并发表了《The Second Half》的重磅博文,宣告AI进入下半场。
今年8月底/9月初,这位天才少年也离开了OpenAI,开启了自己的AI下半场旅程。

两位同届的清华校友,都曾在本科阶段展现出卓越天赋,随后投身大模型研究,如今又相继开启新的工作征程,继续在AI世界的前沿探索。
所以,下次有人提到“Shunyu Yao”的成就时,可要问清楚是哪一位了!(doge)
参考链接:
[1]https://alfredyao.github.io/posts/2025-10-06.html
[2]file:///Users/hengknows/Downloads/Shunyu_Yao_CV.pdf
[3]https://mp.weixin.qq.com/s/e8Bj60-SVdZCphtuuJaKRg
[4]https://mp.weixin.qq.com/s/OFBL2yAeQEcylHKm-9M7Ng
🚀 想要体验更好更全面的AI调用?
欢迎使用青云聚合API,约为官网价格的十分之一,支持300+全球最新模型,以及全球各种生图生视频模型,无需翻墙高速稳定,小白也可以简单操作。
青云聚合API官网https://api.qingyuntop.top
支持全球最新300+模型:https://api.qingyuntop.top/pricing
详细的调用教程及文档:https://api.qingyuntop.top/about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