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中关村加速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落地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街区

Administrator
2025-11-01 / 0 评论 / 0 点赞 / 0 阅读 / 0 字

📢 转载信息

原文链接:http://bj.people.com.cn/n2/2025/1031/c14540-41397042.html

原文作者: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李博)10月30日,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高精尖产业发展专场举行。“十四五”期间,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始终位列第一。人工智能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球前列,落地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街区,备案大模型136款,占全国25.2%。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璞介绍,中关村深入实施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24条措施,央地累计出台配套政策50余项。率先建设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率先实现医药、人工智能等行业领域数据合规出境等。去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近十万亿元,是2020年的1.4倍,约占国家高新区的六分之一;增加值约占全市GDP的三分之一。


强化科技供给与创新能力

中关村深入实施基础研究领先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持续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布局建设10家新型研发机构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去年中关村每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174.7件,是2020年的1.8倍;输出技术合同7.6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额6465.3亿元。


优化企业生态与发展环境

中关村积极构建“大企业强、独角兽企业多、中小企业活”的企业矩阵,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和硬科技独角兽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和技术创新中心31个。去年,中关村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8万家、上市企业532家,独角兽企业93家。“十四五”以来中关村平均每年新设科技型企业约4万家,是“十三五”时期年均量的1.4倍。


中关村在全国率先布局25家标杆孵化器,引领创业孵化进入4.0阶段。布局具身智能、细胞与基因治疗、生物制造、卫星互联网等64家中关村特色产业园。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提速加力,率先争取全国社保基金设立首期规模50亿元的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高水平推进中关村合作园区建设,中关村企业在津冀累计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全球创新网络枢纽地位持续提高,拥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16家、外资研发中心230家。中关村论坛建设成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


特色产业园成为创新高地

中关村特色产业园是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期间,我们会同各区、各部门,布局建设了具身智能产业园、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等64个高品质特色产业园。去年,特色园收入突破万亿元,主导产业集聚度达70%以上,已成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新高地。”杨璞说。


按照“规划布局一批、培育建设一批、重点打造一批”的原则,分批分类梯次推进园区建设,形成1个千亿级特色园、10个百亿级特色园,实现17个分园全覆盖。


以特色园为核心承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聚集6600余家科技创新企业,其中,国高新企业2400多家、上市公司200多家、独角兽50多家,生命科学产业集群、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群等9个集群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支持特色园提升市场化专业化运营能力,园区具有专业技术背景的人员占比达50%,建设专业服务平台300余个、孵化器76家;探索“园区+基金”发展模式,特色园持有或参股各类产业基金100余支、总规模超1400亿元。


提升国际化交流合作水平

“此外,我们抓好开放合作,搭建全球科技园区交流合作平台,建设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中关村论坛。”杨璞说,“我们在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2025年世界大会上发布‘中关村倡议’,提出建设创新、绿色、智慧、人文、开放园区理念,促成63家中外科技园区及创新主体签约,提升了中关村特色园国际化水平。”




🚀 想要体验更好更全面的AI调用?

欢迎使用青云聚合API,约为官网价格的十分之一,支持300+全球最新模型,以及全球各种生图生视频模型,无需翻墙高速稳定,文档丰富,小白也可以简单操作。

0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