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现在,让我们来聊聊AI的“妄想”

Administrator
2025-10-28 / 0 评论 / 0 点赞 / 0 阅读 / 0 字

📢 转载信息

原文链接:https://cn.technode.com/post/2025-10-27/now-for-the-delusion-with-ai/

原文作者:Rhodri Marsden


人工智能模型,尤其是大型语言模型(LLMs),在生成文本时经常会表现出一种被称为“幻觉”(Hallucination)或“妄想”(Delusion)的现象。这指的是模型自信地提供看似合理,但实际上是完全错误或捏造的信息。

在讨论AI的最新进展时,似乎没有人愿意真正面对这个问题。无论是OpenAI、Google还是其他科技巨头,每当发布新产品时,其营销材料中充满了“无所不知”、“完全准确”的措辞。然而,事实是,AI模型生成错误的、虚构的内容并非偶尔出现,而是其内在运作机制的一部分。

当AI被问及一个它们没有足够数据来回答的问题时,它并不会回答“我不知道”。相反,它会构建一个听起来非常可信的答案。这种倾向于“编造”信息的能力,正是其训练方式的副产品。


幻觉的本质

一个AI模型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概率引擎,它根据接收到的提示(prompt)来预测下一个最有可能出现的词汇。它不“理解”事实,也不具有人类意义上的“信念”。

当AI的预测路径偏离了事实时,我们称之为幻觉。 这并不意味着模型在“说谎”,而是它成功地遵循了其训练目标——生成听起来流畅、连贯的文本,即便这些文本内容是虚假的。

例如,如果一个模型被训练来模仿一篇科学论文的风格,那么当它被要求总结一个不存在的实验时,它会生成一个包含虚构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的段落,因为这些词汇在科学论文的语境中是高概率出现的组合。


识别与应对

面对AI的“妄想”,我们需要采取一种更具批判性的视角来使用这些工具。

  • 理解局限性: 任何依赖于统计模式的系统都可能出错。AI并不是一个全知全能的真理之源。
  • 事实核查是必须的: 特别是在涉及专业知识、法律、医疗或历史事实的场景中,用户必须对AI的输出进行交叉验证。
  • 审视提示词: 有时,提示词的模糊性或引导性也会促使模型产生幻觉。清晰、具体的指令有助于减少错误。

尽管技术在不断进步,但AI系统在短期内仍将继续“妄想”。关键在于用户如何管理这种不确定性,并将其视为一个需要警惕的特性,而不是一个应该被忽视的瑕疵。

AI模型输出示例图


🚀 想要体验更好更全面的AI调用?

欢迎使用青云聚合API,约为官网价格的十分之一,支持300+全球最新模型,以及全球各种生图生视频模型,无需翻墙高速稳定,文档丰富,小白也可以简单操作。

0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