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信息
原文链接:https://sspai.com/post/103563
原文作者:张奕源Nick
朋友们,搭载了 M5 芯片的 MacBook Pro 来了。
外观和配置:基本都没变
M5 款 MacBook Pro 是该系列的一次常规升级,常规到除了更新了 M5 芯片之外,其它配置基本都没变。为了节约你的阅读时间,我会在本节简要描述一下新老款之间相同的部分。如果你想更详细地了解基础款 MacBook Pro,可以搭配阅读 M4 版 MacBook Pro 的体验文章。
首先,新老款的外观没有任何变化,从漆面质感到键盘手感都很一致,甚至连重量也完全相同。
其次,基础款 Apple silicon 的纸面参数看起来也变化不大,M4 和 M5 都拥有十核中央处理器(CPU)、十核图形处理器(GPU)和十六核神经网络引擎(NPU),最高支援 32GB 内存。在此基础上,M5 的内存带宽升级到了 153GB/s,并可选最高 4TB 的存储空间(M4 是 2TB)。另外,Apple 大幅提升了 M5 的 NPU 性能,具体区别会在下文对比。
再其次,新老两代的续航能力也没有区别,都是典型的 Apple silicon 式体验——即使高频使用,也只需要一天一充。
最后,我想额外多聊两句纳米纹理屏。在使用上一代 MacBook Pro 的时候,我觉得纳米纹理屏是个不太适合多数用户的选择,因为它会一定程度上牺牲萤幕的显示效果——你花了 Pro 的钱买了一块色准、亮度都很棒的 Liquid 视网膜 XDR 显示屏,却还要额外再花钱削弱它的显示效果,听起来有点得不偿失。
但在那之后,我开始留意身边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发现各种奇奇怪怪的光源干扰其实还挺多。特别是各种办公场所很少考虑到电子设备的萤幕反光问题,大量使用高亮度的点光源而非平面光,所以「一打开电脑,满屏都是眩光点」的状况非常严重。在这样的环境里,纳米纹理萤幕带来的抗反射效果就显得尤为实用。
所以,我的观点变了:如果你有意购买新机,我建议你可以先观察一下自己高频使用电脑的环境。如果光源控制得不好,且你又需要长期使用笔记本的自带萤幕,那纳米纹理屏应上尽上。
性能:NPU 的大进化
先简单概括一句:目前的主流测试结果都认为,M5 款 MacBook Pro 相较前代在 CPU 部分小幅提升,GPU 性能提升了 20% 到 30%,NPU 性能则大幅提升。我的结论也基本一致。
而在测试方法上,我依然刻意排除了跑分工具,选取了几个我自己日常高频使用且确实有代表性的 app,来对比 M4 和 M5 在真实使用环境里的性能差异。
先从播客剪辑工具《Reaper》开始。我选择了投资人 Naval 知名的长播客《How to Get Rich》作为音源,并截取了播客的前一小时,外挂一个智能音频优化插件 dxRevive Pro,输出为 .mp3 格式的音频文件。音频渲染主要考验 CPU 的能力,而 dxRevive Pro 又是个极其吃性能的插件,渲染完毕后,M4 的用时为 00:03:43,而 M5 则为 00:03:30,M5 略胜一筹。
第二项是使用知名图片处理工具《Pixelmator》内建的超分功能(Super Upscale),把一张 iPhone 16 Pro 拍摄的 24MP 照片分辨率提升一倍。这个功能会用到机器学习算法,主要依赖 NPU 的性能。M4 用时 00:00:14,而 M5 则为 00:00:12,由于只超分一张照片,所以两者的差距不算明显。
接下来的测试负载开始加重,M5 在 GPU 和 NPU 上的性能优势也逐渐显露。
第三项是使用《Mac Whisper》内建的「Small」模型将一段英文 YouTube 影片转成文字,这个项目主要考验 NPU,是 Apple silicon 非常擅长的场景。原片大约十一分钟,总字符数(characters)超过了九千个。M4 用时 00:00:42,而 M5 则用时 00:00:31,一分钟内的转制任务就能拉开十秒钟的差距,M5 在这个项目里领先得很明显。
第四项是使用《Topaz Photo》(原名为《Topaz Photo AI》)自动优化照片,这款工具主要考验 GPU 性能,同时,因为它调用了本地模型,所以也会用到 NPU 的能力。我分别找了风景、油画、明星肖像和卡通形象四个类型的照片各五张,让 app 以自动模式(Auto Pilot)将它们批量优化和导出。M4 用时 00:01:25,而 M5 则用时 00:01:17。
最后一项是使用《DaVinci Resolve》挂载 Dehancer 胶片模拟插件,为一段时长三分钟、4K 60p、使用 iPhone 17 Pro 拍摄、Open Gate 模式、ProRes RAW 格式的影片调色,开启色彩模拟、噪点模拟和光晕模拟功能,导出为 H265 的高码率 4K 60p 影片。这是个重载任务,Dehancer 非常吃显存和 GPU 性能,ProRes RAW 的编解码也是大活,两台电脑都用了超过原片数倍的时长才完成了任务。最终,M4 耗时 00:19:40,而 M5 仅为 00:14:57,在这项对 CPU 和 GPU 的综合考验里,M5 也更完整地展现了它对 M4 的优势。
除了芯片性能,有媒体说 M5 款 MacBook Pro 的固态硬盘读写速度均有大幅提升。我测试之后发现所言非虚,读写速度都能稳定跑到 6000MB/s 以上,相当夸张。
总体而言,虽然 M5 是一块基础款芯片,但它依然展现了自己「Pro」的一面。如果不运行大型任务,日常的码字、剪片、编程、修图等工作它全都应付得来。更重要的是,在 AI 和大模型的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M5 芯片无疑昭示了 Apple 的新野心——在这个领域,Apple silicon 将大有可为。
选购建议
「基础款 MacBook Pro 到底是卖给谁的」,这个问题我想过很久。后来我发现,最不应该纠结这个问题的人就是我,因为我就是初代基础款的 MacBook Pro 用户。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对性能的需求并不高,MacBook Air 就能满足。但他们也想拥有观感更好的萤幕,想拥有立体声扬声器,想拥有录音棚级麦克风阵列,想拥有独立的 HDMI 接口和 SD 卡槽,甚至偶尔也会搞搞吃性能的项目。对于他们来说,基础款 MacBook Pro 才是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另一个目标群体是还在使用 Intel 版 Mac 的用户。我曾经以为这样的遗老遗少数量并不多,但直到我发现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才意识到自己过于想当然了。在 Steam 平台的最新统计中,使用 Intel 版 Mac 的玩家超过了 15%。而有报道称,有超过 25% 的音频工作者还在使用 Intel 版 Mac。
我还记得自己从 15 英寸的顶配 Intel 版 MacBook Pro 换成 M1 版本时的心情,那是一种「他妈的我为什么要为这个破玩意花三万块」的震撼。M5 确实是基础款,但如果对比几年前的老芯片,它只会赢得一骑绝尘。
M5 款 MacBook Pro,你觉得怎么样?
> 关注 少数派小红书,感受精彩数字生活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 想要体验更好更全面的AI调用?
欢迎使用青云聚合API,约为官网价格的十分之一,支持300+全球最新模型,以及全球各种生图生视频模型,无需翻墙高速稳定,文档丰富,小白也可以简单操作。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