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拥抱并行编码智能体工作流:提升开发效率的新范式

青云TOP
2025-10-06 / 0 评论 / 0 点赞 / 0 阅读 / 0 字

📢 转载信息

原文链接:https://simonwillison.net/2025/Oct/5/parallel-coding-agents/#atom-everything

原文作者:Simon Willison


拥抱并行编码智能体工作流

2025年10月5日

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听工程师们分享他们同时运行多个编码智能体(Coding Agents)的经验——同时启动多个 Claude Code 或 Codex CLI 实例,有时在同一个代码仓库中,有时针对多个代码检出(checkouts)或 git worktrees

起初我对此持怀疑态度。AI生成的代码需要人工审核,这意味着所有的自然瓶颈在于我审核结果的速度。对于单个大型语言模型(LLM)快速输出的内容,我已经很难跟上,如果同时运行多个,岂不是只会让我更加落后?

尽管心存疑虑,但在过去的几周里,我发现自己正在悄悄地开始拥抱这种“并行编码智能体生活方式”。

我一次只能专注于审核和合并一个重要的变更,但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任务可以并行执行,而不会给我的主要工作增加太多的认知负担。

以下是我发现的有效应用并行智能体的几种模式。

1. 概念验证(Proof of Concept)的研究

我应用此模式的第一类任务是研究

研究任务旨在回答问题或提供建议,而不会对你打算保留的项目进行修改。

许多软件项目都始于概念验证。例如,能否使用 Yjs 借助 Python 后端实现一个简单的协作笔记工具?相关的 库是存在的,但将它们连接起来后它们能正常工作吗?

今天的编码智能体可以利用新的库构建概念验证,并解决这类基本问题。遇到了训练数据中尚不存在的库?没关系:告诉它们检出那些新依赖的仓库,并阅读代码以弄清楚如何使用它们。

2. 唤醒记忆:“这个功能又是怎么工作的?”

如果你需要回忆现有系统的某个部分是如何工作的,现代的“推理型”LLM 可以在一两分钟内提供详细、可操作的答案。

你的代码库有多大并不重要:编码智能体非常擅长使用 grep 等工具,如果需要,它们可以跟随跨越数十个不同文件的代码路径。

要求它们记录你的签名 cookie 在哪里设置和读取,或者你的应用程序如何使用子进程和线程,或者你的 JSON API 中哪些部分尚未被文档覆盖。

这些由 LLM 生成的解释非常值得保存,因为它们可以作为未来进一步提示的绝佳上下文。

3. 小型维护任务

现在我们转向那些我们打算保留的代码编辑,尽管是风险非常低的编辑。事实证明,有很多问题实际上只需要一点额外的认知开销,而这部分工作可以外包给机器人。

警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的测试套件是否抛出了某个你正在使用的东西已弃用的警告?把这个任务丢给机器人——告诉它运行测试套件并找出修复警告的方法。你无需停下手头的工作来解决这类小小的烦恼。

要发现此类机会,确实需要一些技巧。和往常一样,培养这种直觉的最佳方法是去尝试——任何小型维护任务都值得用编码智能体试一试。你可以从它们的成功和失败中学习。

4. 经过精心规范和指导的实际工作

审核突然摆在你面前的代码是非常费力的事情。首先,你必须推导出新实现的目标:它试图实现什么?项目是否需要这个?考虑到未来计划的变更,当前采取的方法是否是这个项目的最佳选择?在开始深入研究代码细节之前,需要考虑很多大问题。

从你自己的规范开始的代码,审核起来的精力就少得多。如果你已经决定了要解决什么问题、选择了方法,并为工作本身制定了详细的规范,那么确认代码是否按照你的需求构建所需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

我在三月份描述了我对模型进行代码提示的“更专制的方法”。如果我告诉它们确切地如何构建某物,审核由此产生的更改的负担就会减轻很多。

我今天如何使用这些工具

我目前日常使用的是 Claude Code(基于 Sonnet 4.5)、Codex CLI(基于 GPT-5-Codex)以及 Codex Cloud(用于异步任务,通常从我的手机启动)。

我还在试验 GitHub Copilot Coding Agent(内置于 GitHub.com 各种界面的智能体)和 Google Jules,后者是 Google 目前免费的 Codex Cloud 替代品。

我仍在摸索适合我的模式。我预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会不断迭代我的流程,特别是随着编码智能体领域持续发展。

我经常会打开多个终端窗口,在不同的目录中运行不同的编码智能体。目前这些是 Claude Code 和 Codex CLI 的混合体,它们以 YOLO 模式(无需批准)运行,用于那些我相信恶意指令无法偷偷溜进上下文的任务。

(我需要开始习惯性地在 Docker 容器中运行我的本地智能体,以进一步限制一旦出现问题时可能造成的破坏范围。)

我还没有采用 git worktrees:如果我想对同一代码库运行两个隔离的智能体,我会进行一次全新的检出,通常是检出到 /tmp

对于风险较高的任务,我目前使用的是异步编码智能体——通常是 Codex Cloud——这样如果出现任何问题,最坏的结果就是我的源代码泄露(因为我允许它在运行时访问网络)。我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开源的,所以这对我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

我偶尔会使用 GitHub Codespaces 来运行 VS Code 的智能体模式,这效果出奇地好,并且直接在我的浏览器中运行。这对于研讨会和演示特别棒,因为任何拥有 GitHub 账户的人都可以使用,无需额外的 API 密钥。

请分享你有效的模式

这类编码智能体软件仍然非常新,而且模型在过去几个月才真正足够好,能够有效地驱动它们——特别是 Claude 4 和 GPT-5。

随着我摸索出最有效的用法,我计划撰写更多内容。我鼓励其他实践者也这样做!

推荐阅读

Jesse Vincent 写了《我如何在 2025 年 9 月使用编码智能体》,其中详细描述了他的并行智能体工作流程,包括让一个架构智能体迭代计划,然后由新的 Claude Code 实例进行审核和实现。




🚀 想要体验更好更全面的AI调用?

欢迎使用青云聚合API,约为官网价格的十分之一,支持300+全球最新模型,以及全球各种生图生视频模型,无需翻墙高速稳定,小白也可以简单操作。

青云聚合API官网https://api.qingyuntop.top

支持全球最新300+模型:https://api.qingyuntop.top/pricing

详细的调用教程及文档:https://api.qingyuntop.top/about

0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