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AI赋能下的2025年双11:淘宝天猫开启“社会人”精细化运营新篇章

Administrator
2025-10-17 / 0 评论 / 0 点赞 / 0 阅读 / 0 字

📢 转载信息

原文链接:https://www.tmtpost.com/7726463.html

原文作者:老房的商业咖啡 (房煜)


淘宝

2025年双11如期而至,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这是第17个双十一。虽然17不是一个节点整数,但在AI电商时代开启后,今年的双11注定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2025天猫双11的正式开卖时间定于10月20日晚8点。阿里巴巴明确表示,这是第一个AI全面落地的双11,也是第一个淘宝闪购全面参与的双11。

在天猫双11发布会的圆桌环节,著名主持人易立竞抛出了一个尖锐问题:“双11大促还有必要吗?”

现场一位品牌高管回应称“有必要”,因为双11是对品牌经营能力的年度大考。对天猫而言,双11同样是一场大考,平台需要同时为消费者和品牌方提供更持久的价值,才能维持这个“三角关系”的长期稳定。

从市场趋势来看,AI电商的概念在2024年已提出,但AI与电商的结合仍缺乏清晰认知。此外,2025年被视为即时零售全面爆发的元年,外界也十分关心“传统”中心化电商与即时零售将如何“共处”,共同塑造电商市场的未来走向。

正如阿里方面所言:时钟已到2025年,我们正站在全新的时代路口,AI已不再是空谈,而是切实融入我们的生活和经营场景中。天猫总裁家洛表示,AI与大消费两大历史机遇交汇,天猫正全力投入AI升级产品能力,结合算法重磅投资核心用户,扶持优质品牌实现品质升级,目标是让品牌经营更高效、用户更活跃、购物体验更即时,为品牌开启高效增长的黄金时代。

社会人视角:AI如何洞察复杂人性?

在家洛的主题分享中,他从平台机制和品牌扶持策略等方面介绍了今年的双11打法。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分享的两个消费者洞察小故事,这些故事揭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场景,而传统算法常常会误判。

第一个小故事:一位白领女生,因同事生宝宝需要送礼,她会密集搜索母婴产品信息。传统分析会将其标记为“母婴重度用户”,并持续向她推荐母婴产品,这显然是错误的判断。

第二个小故事:一位iPhone用户最近几天连续浏览其他手机品牌,传统算法可能认为其消费能力或品牌偏好发生变化,但实际上,他只是想为父母购买新手机。

家洛指出,以上两个案例基于过去的平台算法维度,通常依赖消费者过去48小时的行为轨迹来构建用户画像和进行个性化推荐。但今天看来,要真正洞察一个消费者的消费潜力,这种方法远远不够。因为“每个消费者都是一个‘社会人’”。

笔者在此延伸解释,“社会人”是一个学术概念,对应的是乔治·E·梅奥(George E. Mayo)提出的“社会人假设”,它强调人是活生生的、拥有丰富生活体验并处于各种关系中的个体,其状态会随着时间(如换工作、结婚生子、养宠物等)而变化。过去的算法体系往往以孤立片面的视角看待这些行为,无法真正洞察反映消费者本质和长期需求的信号。如果用中国传统文化来形容,过去的算法就是“见山是山”,完全无法理解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复杂性。

AI电商时代的到来,可能会彻底改变这一切。AI 电商

今年以来,淘宝天猫大力投入AI产研,为品牌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淘宝天猫平台的算力提升了40倍,对用户行为序列的感知周期从半年提升至10年,大幅提升了商品推荐的精准度,带动购买效率提升了25%。

根据家洛的介绍,今年双11全周期天猫将发放500亿消费券补贴用户,其中部分消费券将由AI“智惠引擎”统一决策发放。试点数据显示,“智惠引擎”的发券转化率比以往提升了15%,确保消费补贴更加精准。

在品牌端,商家现在可以实现全链路AI化经营,覆盖经营分析、商品运营、素材制作到人群运营等绝大部分环节,进入智能时代,累计为商家节省了数百亿成本。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搜推智能总裁凯夫表示:“‘好用的AI’是淘宝AI应用的检验标准,我们希望AI能解决消费痛点,也能让商家获得增长。”为此,平台通过AI对20亿商品进行更精准的理解与组织,实现了流量匹配效率的双位数增长:包括复杂语义下搜索相关性提升20个百分点,推荐信息流点击量提升10%,商家广告ROI提升12%。

此外,淘宝天猫向消费者推出了6款AI导购应用,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 **「AI万能搜」**:能精准理解复杂语义(如“如何清理下水道小飞虫”),并提供购物攻略; * **「AI帮我挑」**:通过对话引导精准筛选商品; * **「拍立淘」**:升级为多模态AI搜索,实现同款价优和同类商品推荐; * 淘宝主页搜索:基于全网口碑自动生成**「品类清单」**并实时解答购物问题; * **「AI试衣」**:支持用户一键试穿心仪穿搭; * 每位用户还将获得定制化的**「AI清单」**。

即时零售“入侵”:传统电商的全新逻辑

在圆桌环节,易立竞提出了另一个挑战:“即时零售会给品牌带来增量吗?”她想了解即时零售与远场电商是否会“左右互博”。一位品牌高管的回答颇为值得玩味:“我希望即时零售带来的是场景延伸,而不是同一个产品在不同平台价格互卷。”

换言之,如果即时零售的火爆是长期趋势,其本质在于满足了消费者在全场景下的多元购物和生活服务需求。

淘宝平台总裁处端表示,淘宝闪购上线以来发展迅速,强力拉动了电商增长。据2025年6月季度财报电话会数据,上线不到4个月,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达1.2亿单,8月周日均订单达8000万单,整体月度交易买家数达3亿,并带动8月淘系DAU同比增长20%。淘宝闪购已成为品牌生意的重要增量,8月有77个品牌月成交额破千万,490个品牌成交破百万。

目前,淘宝大会员正发展为打通消费全场景的“超级枢纽”,结合吃喝玩乐购、远场近场以及线上线下融合,淘宝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消费服务体系,为品牌带来了精准运营10亿消费者的机会。更清晰的身份标签,使品牌能精准识别客群、定向营销,从而提升经营效率。

针对易立竞的提问,处端的观点具有代表性:过去的电商核心逻辑是“高频带低频”,但现在逻辑变了:

“大消费平台的核心不只是简单‘高频带低频’,尽管后者价值依然存在。我们更相信要用‘全场景视角去读懂一个人’。从消费者视角出发,将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场景串联起来,再将这些串联后的消费者导向所有品牌,品牌的机会都会变大。一个消费者在生活中总有各种需求,这些场景是可以串联到购物和各种消费场景中的。”

“全场景视角解读一个人”的说法,一方面呼应了家洛提到的“社会人假设”,另一方面也从消费者视角阐释了大消费平台的内涵。

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此前提出,AI+云为核心的科技平台,以及购物与生活服务融合的大消费平台,是阿里集团当前的两大历史性战略机遇。蒋凡也主导了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的持续投入。结合家洛和处端的讲话,笔者认为,大消费平台就是通过AI和即时零售的加持,实现对消费者全场景的“陪伴”,不仅是购物,更包括生活服务,彻底打通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实现消费者在两者中的无缝切换。

过去的电商平台被称为“货架电商”,是实体零售的“上云”,因此在消费者洞察和驱动上必然是以品类为导向。后来抖音提出兴趣电商,带入了场景,但仍强调“人以群分”,即特定场景的消费者(如旅游户外、艺术展等)。而阿里提出的大消费平台,则真正希望实现全场景的覆盖和消费者洞察。

正如一位品牌代表所言,她曾疑惑为何演唱会期间彩妆销量会增加,后来到现场才明白,很多年轻女性将看偶像演唱会视为约会,会精心打扮。

很多时候,人类自己都难以完全理解同类。我们无法断定AI在这方面是否会更聪明,但新的时代已经转动,就从这个双11开始。(文|老房的商业咖啡,作者|房煜,编辑|陶天宇)




🚀 想要体验更好更全面的AI调用?

欢迎使用青云聚合API,约为官网价格的十分之一,支持300+全球最新模型,以及全球各种生图生视频模型,无需翻墙高速稳定,文档丰富,小白也可以简单操作。

0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