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特斯拉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深度解析:营收创纪录下滑37%,马斯克坚定押注AI与机器人未来

Administrator
2025-10-24 / 0 评论 / 0 点赞 / 0 阅读 / 0 字

📢 转载信息

原文链接:https://www.tmtpost.com/7736907.html

原文作者:韩敬娴 编辑|李玉鹏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网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网

美东时间10月22日盘后,特斯拉交出2025年第三季度成绩单。

财报显示,特斯拉三季度营收达到创纪录的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2%,远超市场预期。然而,在营收高歌猛进的背后,盈利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净利润同比下滑37%至13.7亿美元。

这份看似矛盾的财报,恰如特斯拉当下的真实写照:一边是电动汽车销量在税收抵免到期前创下历史新高,一边是盈利能力的持续承压;一边是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上描绘的AI宏伟蓝图,一边是市场对这家电动汽车巨头转型步伐的疑虑。

营收反弹利润下滑

特斯拉三季度营收的强劲增长,主要得益于两个因素:美国联邦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在9月30日到期前的消费者抢购潮,以及能源存储业务的出色表现。

本季度,特斯拉交付量达到49.7万辆,创下公司历史新高。其中,Model 3/Y交付481,166辆车,较上年同期的439,975辆车增长9%;其他类型的车交付15,933辆车,较上年同期的22,915辆车减少30%。这一数字背后,是众多希望搭上补贴末班车的消费者集中下单。这种需求前置效应虽然短期内推高了销量,却也埋下了隐患——税收抵免结束后,市场需求能否持续保持强劲,要打上一个问号。

为应对补贴退坡后的市场环境,特斯拉本月初推出了更实惠的车型即Model Y的低配版,售价39,990美元,比此前基础版Model Y便宜约11%,但功能也少了很多,特斯拉希望通过价格策略刺激销量,但可能对利润空间造成挤压。

能源业务成为本季度一大亮点。储能部署量达到创纪录的12.5吉瓦时,同样创下历史新高。这表明特斯拉在能源领域的布局开始进入收获期。

然而,营收增长的“成色”需要仔细审视。监管信贷收入持续下滑至4.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39亿美元减少约3.22亿美元。随着特朗普政府7月通过的法案取消了排放违规的联邦处罚,其他车企不再需要向特斯拉购买排放额度,这块曾经贡献可观利润的业务正在萎缩。

利润下滑的背后,是多项成本的同步上升。利润下滑的背后是成本的大幅攀升。本季度运营支出激增50%至34亿美元,其中研发费用达16.3亿美元,主要投入HW5.0芯片、Robotaxi及Optimus项目,同时公司对AI计划员工授予股权激励;销售与行政费用为15.6亿美元,新增重组、法律及股东大会相关支出是主因。

与此同时,在自动驾驶方面,特斯拉已在北美发布FSD V14版本,模型参数量扩大10倍。然而,本季度FSD确认收入仍呈同比下滑趋势。目前,公司正积极与中国、欧洲等地的监管机构沟通,以推动FSD在更多市场获批运营。

全面转向AI

如果说财报数字反映的是特斯拉的当下,那么财报电话会则揭示了特斯拉的未来。马斯克几乎未花时间讨论传统汽车业务,而是将全部叙事重心转向了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

这一表态标志着特斯拉自我定位的根本转变——不再只是一家电动汽车公司,而是要成为现实世界AI的领导者。马斯克试图向市场传达:特斯拉的核心价值不再局限于汽车制造,而在于其AI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的落地能力。

自动驾驶业务是这一叙事的核心支柱。特斯拉高管透露,在奥斯汀已有无驾驶员车辆行驶超过25万英里。马斯克预计,到2025年底,奥斯汀大部分地区的Robotaxi将不再需要安全驾驶员,并计划在年底前将服务扩展至8到10个都会区。

不过,这一扩张计划相比马斯克三个月前的表态已明显缩水。当时他曾表示,公司的目标是在2025年覆盖美国一半的人口。这种目标的调整,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业务推进的实际难度。

人形机器人Optimus是马斯克在电话会上着墨最多的部分,也被他称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产品”。

马斯克透露,特斯拉计划在明年一季度展示Optimus V3的生产意图原型,特斯拉计划在明年一季度展示Optimus V3的生产意图原型,并于年底启动百万台产线建设,目标在中长期实现千万乃至上亿台规模。

这一产量规划堪称雄心勃勃,但马斯克也坦承了面临的巨大挑战。马斯克坦言,人形机器人缺乏成熟供应链,几乎需从零构建。但他也将此视为特斯拉的独特优势:“我们同时拥有现实世界AI、机电工程与规模化制造能力,这是其他公司所不具备的。”

在芯片领域,特斯拉公布了重磅进展。马斯克透露,自研的AI5芯片性能将是AI4的40倍,且特斯拉采取了台积电和三星双供应商策略。

“特斯拉设计的AI5芯片堪称杰作。”马斯克表示,由于对软件和硬件架构有深入了解,特斯拉在设计硬件时能够精准解决软件层面的所有痛点。“我们明确知道芯片需要具备哪些功能,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也清楚芯片无需具备哪些功能。”

宏大叙事能否支撑高估值?

尽管马斯克描绘的AI愿景令人振奋,但市场似乎并不完全买账。财报公布后,特斯拉股价在盘后一度下跌近5%。

这种市场反应背后,是投资者对几个关键问题的疑虑:

首先,汽车业务的基本面能否支撑转型期的投入?在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退出后,需求是否会出现明显下滑?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特斯拉如何维持其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

其次,AI业务的商业化时间表是否可靠?无论是Robotaxi还是Optimus,从技术成熟到规模化商用还有多长的路要走?这些业务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否贡献实质性收入?

第三,持续的资本投入会否拖累财务状况?特斯拉预计2026年资本支出将大幅增加,重点投向AI与Optimus。这些投入的回报周期有多长?会否给公司现金流带来压力?

特斯拉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节点。一方面,它需要维持汽车业务的基本盘,应对市场竞争和政策变化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它要投入巨资布局未来,在AI和机器人领域抢占先机。

这种平衡并不容易实现。从财报数据看,特斯拉的盈利能力已在承压,而转型所需的投入还在不断增加。马斯克的AI愿景虽然宏大,但其商业化前景和时间表仍存在不确定性。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特斯拉到底是一家汽车制造公司,还是一家AI科技公司?如果是前者,其估值水平是否过高?如果是后者,其AI技术何时能转化为可持续的盈利能力?

无论如何,特斯拉的这场转型赌注已经掷下。马斯克和他的团队正在押注,今天的投入将在未来的AI时代获得超额回报。而市场则需要耐心等待,看这份豪赌最终能否兑现。(作者|韩敬娴 编辑|李玉鹏)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




🚀 想要体验更好更全面的AI调用?

欢迎使用青云聚合API,约为官网价格的十分之一,支持300+全球最新模型,以及全球各种生图生视频模型,无需翻墙高速稳定,文档丰富,小白也可以简单操作。

0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