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电子黑板的“隐形”江湖:家长焦虑、市场红利与AI化转型背后的产业博弈

Administrator
2025-10-17 / 0 评论 / 0 点赞 / 0 阅读 / 0 字

📢 转载信息

原文链接:https://www.tmtpost.com/7725512.html

原文作者:节点财经


# 电子黑板的“隐形”江湖:家长焦虑、市场红利与AI化转型背后的产业博弈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电子屏幕已成为中小学课堂的标准配置。几乎每年开学季,家长们都会在社交媒体上对这些“电子黑板”展开激烈的讨论与担忧。 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国中小学多媒体教室普及率已超过95%。尽管行业各方都坚称电子黑板不会直接影响视力,但面对日益攀升的青少年近视率,家长的焦虑情绪始终难以平息。这种“教学便利”与“视力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得这场争论从未停歇。 尽管《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规定电子产品教学时长不应超过总时长的30%,但不少家长反映,实际教学中这一占比远超规定。 在围绕“电子屏幕教学”的争论背后,一个庞大却常被忽视的产业——电子黑板产业,正逐渐浮出水面。 ## 隐藏的千亿市场与竞争格局 令人遗憾的是,关于电子黑板产业的具体市场规模和增量,公开权威数据非常稀缺。我们只能通过零星信息窥见其体量: IDC 2024年发布的《中国交互式显示设备市场追踪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电子白板整体市场规模约为1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3%。这组数据是业内引用最多的规模统计,但其中是否包含智慧黑板等细分领域尚不明确。然而,每间教室里标配的电子黑板,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 当前,行业已形成头部企业主导的竞争格局: * **传统教育装备商:** 希沃、鸿合占据主导地位,合计市场份额达52%。 * **家电企业:** TCL、海信等凭借面板优势紧随其后,占比约28%。 * **科技公司:** 华为、科大讯飞等以AI方案切入,增速高达120%。 随着普及率的提高,这些头部企业或许比家长更焦虑。 ## 电子黑板的“未来”在哪里? 电子黑板产业的兴衰与教育事业深度绑定。数据显示,在整个电子白板市场中,教育领域占比高达68%。尽管小学和幼儿园数量增长放缓,但高中教育资源的扩容需求(2023年高中数量增加2.36%)以及特殊教育的发展,仍在持续拉动教室设备的采购需求。 此外,教育经费的持续增长,特别是教育技术装备的项目拨款,为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2017年至2023年,我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从3,405亿元增至5,776亿元。这为整个电子黑板产业提供了强大的“奶水”。 ### 采购亮点:百万级订单常态化 不同价格区间的产品各有侧重: * **基础型 (1.5万-2万元):** 满足基础书写+投影需求,占K12市场65%。 * **专业型 (2万-3.5万元):** 集成录播、远程互动功能,高校采购占比72%。 * **旗舰型 (3.5万元以上):** 配备AR教学、多屏协作,重点校示范教室标配。 根据中国招标网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电子黑板市场中,100万-500万元成交额的招标占比约40.45%,1000万元以上的订单也占有一定比例。单笔百万成交额在市场中已属常见。 在巨大红利下,头部企业发展顺遂。以希沃为例,其母公司视源股份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5.65亿元,希沃白板活跃教师用户数达700万人,累计产生课件超15亿份。 图片来自作者团队拍摄 ### 增长放缓与出海寻求新机遇 然而,随着出生率持续走低和K12扩张节奏放缓,行业面临新的焦虑。2024年全国学校数量已降至47.00万所。这种环境变化在视源股份的财报中得到印证: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9.66%。 电子黑板的下一个机会在于教育市场之外的应用多元化,以及海外市场的开拓。 2024年,企业应用场景占比约27%,医疗、零售等垂直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同时,海外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视源股份2024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9.32%。 依赖国内教育市场红利躺赢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如今的希沃们需要在新赛道从零开始摸索,焦虑感难以消退。 ## 护眼:家长焦虑与技术迭代的核心驱动力 围绕电子黑板是否影响视力的问题,家长的讨论愈发激烈。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已达52.7%,这使得家长对电子产品“谈之色变”。 许多家庭甚至严格限制孩子接触电子设备,推崇“大户外育儿”。上海的数据显示,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长增加后,视力异常率随之降低。 在这样的心态下,家长对电子黑板的警惕性也随之提高。部分学校开始推行“无电子屏日”来缓解矛盾,但鉴于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完全脱离屏幕是不现实的。 ### 护眼技术成为新赛点 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在于企业端,特别是那些依傍技术的“新玩家”。电子黑板行业已进入“护眼技术驱动”的新赛点。 例如,海尔宣称其智慧黑板搭载了“润眼”专利技术;科大讯飞AI黑板因护眼技术入选工信部典型案例;梦派教育白板产品获得了国际权威低蓝光认证。 行业早期技术门槛较低,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健康需求提升,技术迭代已成必然。短期内,Mini LED背光、类自然光调节等技术成为高端标配;长期来看,眼动追踪、防蓝光涂层等前沿技术也将被融入。 此外,跨场景生态构建也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如通过“电子黑板+智能灯+可穿戴设备”实现全维度体验优化。 ### 研发投入加码,竞争回归理性 市场格局的变化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希沃母公司视源股份2024年研发费用高达14亿元。科大讯飞、鸿合科技等企业也持续增加研发投入。 然而,过度竞争也带来了隐忧。部分中小厂商为抢占市场,打技术“擦边球”,仅用软件调低亮度而非采用硬件级防蓝光技术,这反而可能加重学生疲劳。 电子黑板赛道的终极目标应是服务于教育与学生健康,如果偏离这一核心价值,再高超的技术也可能沦为泡影。 ## 遇事不决,又是AI解决? 当前,电子黑板行业展现出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AI化与智能化转型。在全球AI+教育赛道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电子黑板已不再是简单的“大号屏幕”。 AI赋能的电子黑板已展现出显著的教学价值。科大讯飞星火智慧黑板数据显示,可帮助教师减轻56%的教学设计负担,提升课件制作效率64%。 希沃也在AI化领域积极布局,通过课堂智能反馈系统和AI教学空间,实现教学资源库与手写板书的实时关联,将抽象知识点具象化。 ### AI技术架构的底层博弈 企业正通过AI加速抢夺教育资源。希沃和科大讯飞在市场份额上互不相让。新入局者如翼鸥教育、欧帝科技也在技术架构上寻求突破,引入分布式边缘计算、知识图谱推荐引擎或开源大模型,以实现低延迟响应和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 当前的资源争夺,已升级为AI技术架构与教育生态的底层博弈。“硬件+算法+内容+服务”的全链条布局正构建起行业壁垒。 这对电子黑板乃至整个教育生态都是利好。同时,AI行业也需要这类扎根于实际场景的应用,来展现其真正的技术价值,而非停留在一些浮夸的场景中。 最后不得不说,AI似乎成了解决焦虑的“万金油”,只要加上AI二字,仿佛就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图片来自作者团队拍摄


🚀 想要体验更好更全面的AI调用?

欢迎使用青云聚合API,约为官网价格的十分之一,支持300+全球最新模型,以及全球各种生图生视频模型,无需翻墙高速稳定,文档丰富,小白也可以简单操作。

0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