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信息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3617-0
原文作者:Mohana Basu

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科学项目中的领导角色正迅速增长。根据上周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一项研究1,他们现在领导着超过一半的中英研究项目,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与欧洲和美国的合作项目领导份额持平。
复旦大学的物理学家项红江表示,这些预测与他在该国,特别是在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观察到的情况相符。但他补充说,中国需要加强在颠覆性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导能力,“因为诺贝尔奖级别的原创性突破仍然很少见”。
为了解科学领导地位的变化,研究人员分析了近六百万篇科学出版物的作者数据。该团队分析了期刊手稿上的“作者贡献”声明,其中描述了每位作者的角色。当缺少此类声明时,芝加哥大学计算社会学家、合著者詹姆斯·埃文斯(James Evans)表示,团队开发了一个模型,可以根据作者经验、引用历史和研究人员从先前工作中带来的观点来预测领导角色。
被归类为领导者的研究人员是构思、设计和指导项目或提供指导的人员;一年级学生、提供技术支持以及在指导下进行实验的人员则被视为追随者。
在此基础上,埃文斯和他的同事设计了两个参数来评估双边伙伴关系中科学领导地位的变化。“主导份额”(Lead share)描述了来自特定国家的领导角色人数;“主导溢价”(Lead premium)是论文中领导者与追随者的比例。
不断上升的领导者
研究团队发现,中国在中美合作项目中的主导份额从2010年的30%上升到2023年的45%。然而,中国的主导溢价进展较为缓慢。埃文斯表示,中国科学家在许多此类项目中仍然处于支持性角色。他补充说,当他们与英国和欧洲的团队合作时,他们更有可能担任领导角色。
根据研究,2019年,中国的主导份额达到了与英国的平价水平;预计到2025年至2027年将与欧洲的主导份额持平,到2027年至2028年将与美国的主导份额持平。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半导体和能源方面,中国的领导地位相对落后,预计要到2030年才能赶上美国。
项江表示,在半导体等核心技术的开发中,中国面临着重大的“卡脖子”挑战,包括美国政府自2022年以来禁止向中国销售NVIDIA AI芯片。项江指出,中国对美国技术的依赖难以轻易克服,因为它根植于数十年的深度科学研究。“解决这些结构性失衡是我们从一个科研大国迈向真正强国征程的关键,而持续的国际合作对这项努力仍然至关重要,”项江补充道。
但埃文斯表示,这些发现颠覆了这样一种假设:美国可以通过不与中国研究人员合作来将中国排除在全球科学机会之外。一些美国立法者希望限制与参与中国军方研究的中国机构的研究合作。他表示,模拟结果显示,“如果美国停止与中国在太空、人工智能或量子计算等关键技术相关的项目上合作——这对美国来说将是代价高昂的”。
埃文斯认为,中美合作,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等领域,比各自独立进行的工作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 想要体验更好更全面的AI调用?
欢迎使用青云聚合API,约为官网价格的十分之一,支持300+全球最新模型,以及全球各种生图生视频模型,无需翻墙高速稳定,文档丰富,小白也可以简单操作。
评论区